时间:2022-08-18 20:19:42 | 浏览:3356
一批养老理财产品于近期上新“开卖”。进入8月以来,中邮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等多个第二批试点机构开始密集发布养老理财产品。另有第二批试点机构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相关产品当中。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上线即热卖。交银理财、中邮理财此次发布的养老理财产品均提前完成资金募集。而中银理财的养老产品由于发行金额较大,因此当前尚未完成募集,但已募集金额超过了交银理财和中邮理财相关产品的发行金额。
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银行发行养老理财产品仍处于初步试点阶段,但这对构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意义深远,亦为投资者在规划养老资产时提供了更多的可选产品。
火爆认购!养老理财“不愁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中国银行手机APP上查看到,截至记者发稿时,中银理财于8月8日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的剩余额度为26.51亿元,剩余不到该产品总发售量60亿元一半的规模。
交银理财同样在8月8日发行了养老理财产品,但发行规模仅有20亿元,目前交通银行手机银行APP显示,该产品已经售罄。而中邮理财则于8月3日发行了其试点以来首只养老理财产品,目前亦已售罄。据了解,上述两只产品募集资金分别为20亿元。
“试点地区投资者热情度较高,相关养老理财产品不愁卖。”一位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首批养老理财试点的产品大多都提前完成资金的募集。另有股份制银行财富管理相关人士亦表示,该行每次代销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都会受到投资者热捧。
今年2月份,银保监会在扩大养老理财试点机构及地域范围的同时,还将养老理财试点的金额进一步提升。养老理财产品规模上限亦从此前的500亿增至2700亿元。
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认为,从目前来看,新增2200亿产品规模的销售仍然较为乐观。当前10个试点城市基本覆盖中国最核心的四大经济区域,预计养老理财潜在市场巨大。
此外,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我国养老金消费者最偏好银行提供的投资理财方式,养老理财在第三支柱产品中具有竞争力,有望成为理财公司获取长期资金的重要突破口。
稳健策略护航 或成养老理财吸金利器
银行的养老理财为何如此受到热捧?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源于养老理财产品在稳健策略之下的较高收益。
根据中国理财网信息显示,当前已有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发行了36只养老理财产品。其中有31只产品在发售前公布业绩比较基准上下限,30只产品比较基准下限超过5%,18只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上限达到或超过8%。而银行理财产品期限主要以5年为主。
工银理财党委委员李雪松认为,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偏中短期,而养老理财产品的期限相对较长,更关注的是长期回报,因此要充分发挥银行理财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的优势,一方面,覆盖多种金融工具,实现组合收益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注重长期投资,实现跨越周期的稳健。同时,在投资期限上,通过配置长久期资产和低流动性资产,能够努力获取期限和流动性溢价。
针对产品研发设计,中邮理财表示,其遵循了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产品封闭期限不低于5年,通过较长期限的投资抵御市场短期波动。同时,采用科学合理、成熟稳健的资产配置策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资产稳健增值。此外,中邮理财坚持审慎稳健,通过设置风险准备金、收益平滑基金等多层次风险保障机制,护航产品稳健运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交银理财亦表示,近期发布的养老理财产品,主要采取低波稳健的投资策略,并配以平滑基金、风险准备金、减值准备等保障手段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养老第三支柱体系显现 应如何挑选?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中提及,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
而在养老理财试点之前,养老保险、养老基金已经率先进入了投资者视野;而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四大国有银行即将试点银行养老储蓄相关业务。这些理财产品类型将构建起多层次的养老第三支柱的投资市场,符合不同人群的投资偏好。
“各类产品各有优势,但养老理财产品相较于养老保险产品,期限较短且收益率较高;而相对于养老基金则更加稳健,投资标的更丰富。”有银行理财人士表示,养老储蓄尽管收益较低,仅比5年期定存利率略高,但期限可最长达到20年,安全性更高。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的养老理财产品比养老基金相对较低。多数养老基金产品在权益类方面的占比略高于以固收类为主的养老理财产品。与此同时,养老基金产品普遍未设有平滑基金等机制。但养老基金在收益方面则相对较高,一些运作较好的养老基金年化收益率可达10%以上。
对于投资者如何选择养老产品,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各类机构的养老产品的侧重点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投资者需要先确定自己是否有养老需求以及对养老有怎样的规划,再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不同机构的产品。
此外,李雪松还指出,期待后续出台的监管配套政策和制度规定能够给不同类型的机构预留创新空间,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向,比如在估值方法、期限错配、流动性比例、杠杆比例,风险限额等方面探索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老理财产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目前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比例很高,根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占全部银行理财产品的比例约93%。各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会制定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并对每个产品进行评级,同时也会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评估。
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银行发行养老理财产品仍处于初步试点阶段,但这对构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意义深远,亦为投资者在规划养老资产时提供了更多的可选产品。另有股份制银行财富管理相关人士亦表示,该行每次代销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都会受到投资者热捧。
据央视财经,近段时间,有投资者收到了银行的通知,自己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根据银行公告,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营后,将在约定的几个工作日之内,把投资者的本金及收益返还到原账户。业内人士表示,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产品从预期收益型转变为净值型,部分产品提前终止运作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P2P覆灭之后,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投资回报相对比较高的机会的,比如说各种各样的或明或暗的理财公司、信托公司、私募基金,人家也能给你提供6%、8%的年回报。比如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买银行理财的人也开始抱怨了,大家说什么以往我们买银行理财是保本保息的,银行理财给的年化回报并不高,4%、45%没有超过5%的,我们为什么要买这么低的回报?
面对逾1600只产品破净,多家理财公司近日通过推文、漫画等多种形式科普理财净值化等相关金融知识,分析近期理财产品净值走低的原因,并建议投资者不必纠结短期净值的波动,不妨将投资视野放长远。投资者不宜纠结短期净值的波动,不妨将投资视野放宽放远,借助具备专业投研能力的理财产品,捕捉市场的好机遇。
图片来源:摄图网资管新规今年起全面落地实施,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3月14日,福建银保监局发布的《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风险提示》指出,随着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理财产品净值面临波动风险,理财收益完全取决于实际投资结果,原有的预期收益率不复存在。
银行存款以安全性高、流动性好著称,但是相应的收益率也是各种理财产品中最低的。目前银行存款的国家基准利率是整存整取一年期定期15%,二年期定期21%,三年期定期275%。银行存款和大额存单可以在基准利率上上浮不超过60~80个基点。
运作模式上,除光大理财的“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8”和建信理财的“安享固收类按月定开式(最低持有5年)养老理财产品”为开放式净值型外,其余35款产品均为封闭式净值型。其中,建信理财的“安享固收类封闭式养老理财产品2022年第6期”无净值披露,因此有效统计样本共16款,统计截至时间为2022年8月9日。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2022年银行理财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叠加一季度股债市场双重调整,银行理财历史上首次出现较大的净值压力。与理财产品较快的市场化投资运作转型不同,理财客户对理财净值的波动尚需时间适应。记者了解到,已有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回落,投资者的心态是不是更积极了呢?她说,尽管近期市场回暖,但由于投资者切身领教了一把“市场有风险”,如今面对银行理财产品时,普遍比以往更谨慎了。资深市场人士刘煦然分析:“更多的产品创新、更加明确的产品定位,以及给投资者更加合理的风险收益偏好的回报比,将成为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选择业务突围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般情况下那些年化收益率低于3%的基本上都是非常安全的,这类理财产品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亏损,而且收益到期之后基本上都能够正常获得。而对那些年化收益率在3%~5%之间的理财产品,尽管这些理财产品有一定的风险,但风险非常小,到期之后基本上都能够连本带息拿回来。
买理财,本金亏了5000元近期,一批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进一步打破了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绝对保本的固有印象。有投资者提到,“买了某某银行一年期的理财产品,当时公布的年化利率是3%-8%,持有快一年了,本金竟然少了近5000。”
每经编辑:毕陆名今日,交行官网发布公告称,根据约定条款,“天添息”结构性存款将于4月8日起提前终止。什么是结构性存款?结构性存款与保本型理财产品有啥区别?这篇文章将详细解答。交行:“天添息”结构性存款提前终止3月29日,交通银行发布关于“天
金融界银行理财产品排行榜(2019.10.7-2019.10.13)【本期摘要】本周银行共发行1907款理财产品 环比增加1396款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反弹至4.07%交行、华夏及民生银行的产品发行量位居前三交通银行134款产品平均预期最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缺货的原因,不少数码产品的价格一阵猛涨,比如说显卡以及部分品牌的手机。不少用户会发现,自己当年买的显卡或者手机,现在放在二手市场去买。但让让咋舌的是,不但新品涨价缺货,同时一些推出时间比较久的老产品,同样在二手市场非常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