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5 11:38:22 | 浏览:495
岚山区现有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46万人,占总人口的24.2%。去年以来,岚山区委、区政府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头号工程,创新推动县域养老服务体系示范创建工作,建立完善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村级主办、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等为老服务新机制,形成了城乡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县域一体的养老服务新格局,打造了“老有所养”全覆盖、“老有所依”全支撑、“老有所乐”全流程、“老有所安”全保障的“四有四全”“安澜养老”品牌。
加强规划建设,推动“老有所养”设施全覆盖
统筹规划建设社区、村居养老服务中心。以乡镇街道为单元,采取新建、改扩建、提升改造和租赁等四种方式,集中4个月时间,完成了覆盖全区所有社区、村居的374处养老服务中心(含长者食堂)建设任务,全区10.46万老年人享受家门口养老服务,2.6万名75岁以上老年人每天能吃上一顿免费热乎饭菜。
全面优化镇级养老服务设施,将各乡镇街道敬老院改造提升为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对特困人员进行集中供养,为特困家庭重度、中度失能老人提供托养服务,空余床位向社会失能老年人开放,提供全托、日托等养老服务。
统筹提升区级养老。建设了三级以上国家标准的区级中心敬老院,为全区失能特困人员进行全面兜底保障,提供医养康养专业照护。投资900余万元建设了区级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开启“智慧养老”新模式,实现服务监管信息化。
加强力量统筹,形成“老有所依”制度全支撑
发挥党支部“主力”作用。将“老有所依”作为脱贫攻坚后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着力点,实施村(社区)支部书记领办养老服务,把党建工作与养老事业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各基层党组织统筹兼顾村级独立运营、群众参与和聘请第三方机构等模式,灵活确定运营方式,确保养老服务中心建好、管好、用好。
发挥党员“引领”作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动员全区党员干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爱老助老行动,主动承接养老服务事项,认领养老服务中心岗位,化身老人“红色服务员”等角色,实现养老服务的精准对接,以先锋示范树立标杆榜样,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发挥志愿“带动”作用。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在全区所有村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成立“红辉暖心”志愿服务队,鼓励引导各方人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将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传递党和政府关爱的“暖心驿站”、凝心聚魂的思想阵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重要载体。
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开办专业化养老机构,支持9家养老服务组织参与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运营,提高村级养老服务标准化水平。鼓励发动爱心企业、群众以及在外岚山人员,积极认领养老助老服务项目,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资捐助和人力支持,聚集全社会力量帮助家乡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细化服务措施,促进“老有所乐”项目全提升
完善服务基础设施。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优化布局设计,根据覆盖人口数量,划分3—4类建设标准,确定养老服务中心规模,统一划分餐厨区、休息区、洗浴区、文化娱乐区等功能区,按照标准配备理发室、休息室、娱乐室等功能室,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理发、洗浴等服务。
丰富文化娱乐内容。在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配备电视机、棋牌桌椅、阅报栏等文化服务设施,通过播放主题宣传片、为老人读报等方式,让老人汲取精神营养。联合广电网络,建设“智慧文明实践平台”,实时将党的政策、文艺节目、健康知识等送到老人身边。依托“庄户剧团”、文艺文化协会和爱好者等,定期为老人表演文艺文化节目,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增进精神情感交流。以集中午餐为契机,以活动场所为载体,带动老人走出家门,增加沟通交流。鼓励养老服务中心在传统节日、特殊节点,开展节日主题活动、过集体生日等活动,让老人感受更多的情感关怀。四是体现“老有所为”。在农村开辟小菜园种植,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参与蔬菜种植,为餐厅供应食材,产出收益用于中心运营,体现老年人劳动价值,让赋闲在家的老年生活更有意义。
强化管理运营,保障“老有所安”举措全规范
打造安全环境。对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出台系列文件,制定统一指导意见,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开展适老化改造,围绕餐厅、走廊、台阶、卫生间、浴室等重点区域,细化防火、防滑、防碰撞等防护措施,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环境。在厨房配备冰冻、消毒、留样等设施设备,完善食品留样备查等安全措施,严格落实餐饮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志愿助餐人员“五病调离”等管理制度,保证老人食品安全。
强化经济支撑。在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运营过程中,经验收达到标准的,区级财政给予1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区、镇财政每年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的持续运营补助;区财政对75岁以上实时就餐的老年人每天给予5元用餐补助。
保障安康生活。将保障老年人健康作为重要服务内容,具备条件的养老服务中心,同步设置卫生室、国医馆,配备灸疗、火罐、电疗、按摩椅等中医理疗设备;不具备条件的,依托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或乡村医生,设立巡诊点,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在黄墩镇试点开展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两院合一”,推进公办民营改革,纳入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实施居民长护险制度,2021年全区915名老年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补助政策。
工作成效与经验
一是实现了“老有所养”。在所有养老服务中心统一设置厨房、餐厅,为7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供应午餐,60-74周岁老年人按成本价享受午餐。坚持以老年人就餐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食谱,营养均衡、荤素搭配,让老人吃的放心。全区374处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食堂)规范运营,2.6万名老人享受到免费午餐,热乎的饭菜既暖了老人胃,又暖了老人心,解决了老人一日三餐“吃剩菜、吃凉菜”等问题。
二是实现了“老有所医”。在养老服务中心设置中医服务室,统一配置火罐、电疗、按摩等中医理疗设备,老人在中心享受到日常保健服务;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社区)延伸,以基层医疗机构为载体,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健康查体、用药指导;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逐步为中心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普及健康教育、提供康复护理,解决了老年人“看病远、不愿看”等难题。
三是实现了“老有所乐”。在所有养老服务中心设置文体娱乐室,统一配备电视机、棋牌桌、书报书刊、播放设备、健身器材,夏季可纳凉、冬季可取暖,老人一早来到服务中心,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家常,有能力的老人参与到服务中心的管理,开发兴趣爱好。同时发动社会组织参与到养老服务志愿服务活动中,送温暖、送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世界,解决了老人“蹲墙角、守空房、无处去”等问题。
四是实现了“老有所安”。老人在中心空闲时间有人陪,身体不舒服时可进行中医理疗,中午有饭吃,饭后可在休息室小憩,也可种植小菜园自给自足,解决了老人“不去养老院、不想麻烦子女”等问题。
(岚山区民政局)
通城县气象台2022年09月16日15时41分发布干旱红色预警信号:目前,我县已达特重气象干旱,且预计未来一周将持续,请注意防范。(预警信息来源: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图例标准防御指南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
走失者姓名:李秀珍 走失者性别:女 走失者年龄:69 走失者特征:骑红色三轮车,衣着不详 走失时间:2022-09-29 走失地点:安徽 阜阳市 颍州区 三塔集镇 联系人:家属 联系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2021年,明光市持续深化“红色汇治”工程,突出党建引领,汇聚红色力量,持续巩固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成效和服务群众水平。汇聚一体化红色合力,织紧“沟通网”。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共建单位党组织”三级
9月26日,山东省民政厅发文推广各地区智慧养老典型经验做法,坊子区“1+3+N”融合式智慧养老模式得到推介。“1+3+N”融合式智慧养老模式潍坊市坊子区总人口36.17万,60周岁以上老年人7.04万,占总人口的19.5%,即将进入中度老龄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日照市岚山区实验幼儿园华府分园迎来第一批114名幼儿。该园区由岚山区实验幼教集团在行政、业务、师资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该园执行园长杨子艺告诉记者,华府分园是依据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配套建设的幼儿园,总占地面积3850余平方
9月29日下午2点,在威海市6012349积分养老中心活动室,伴随着律动的音乐,太极柔力球班开课了,近20位老人精神抖擞、动作娴熟。一旁的图书室里,健朗的老人们坐在桌前读书,画面宁静、美好。现场工作人员邹佳美介绍,每天都有近200位老人来这
榆林,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一批革命先驱走出榆林,参加革命斗争,李子洲同志是其中的代表。土地革命时期,榆林清涧爆发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抗日战争时期,榆林黄河是重要的防线,多次击退日本人进攻;
回望历史,我们党风风雨雨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年头,我们感慨万千,思绪难以言表。对于每一位中华儿女而言,革命先烈的牺牲以及为后辈们付出的艰辛,都需要我们时刻铭记于心。为了更好的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来延安吧,延安红街之行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实习生 何朗朗“在中国,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延安。”一名当地的受访者如是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说道。80多年前,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
文玩葫芦在文玩圈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了,喜欢文玩葫芦的玩家也挺多,很多玩家玩文玩葫芦的终极目的,就是把葫芦盘成枣红色,但是想要盘成枣红色哪有那么容易,不但需要精心的盘玩和细心的保养,还根据个人的体质有关系,但是把葫芦盘成枣红色真的就那么难吗